落,就看到杜锦宁老神在在地坐在中间的屋子里,如葡萄般的漂亮大眼正静静地注视着他。
他不由窘了窘,抬起手给杜锦宁作了个揖:“杜大人,您早到了?看来是下官来迟了,呵呵……”
“我也是刚到。”杜锦宁起身抬手回了个礼,又招呼道,“恐怕咱们得等好一阵子。不如先进来坐,一会儿等承旨大人回来分派屋子,咱们才知道谁人坐哪间。”
姚荣观和齐慕远便进来,各自在下首坐了。
那日杜锦宁出了那么大的事,齐伯昆回去自然不会不跟齐慕远说。齐伯昆虽然十分不赞成两人的基情,但他也看得出来,杜锦宁在政治上的能力,让她如同天上的太阳,任谁也遮挡不住她的光芒。与这样的人交好,对齐慕远而言十分有利。他打定主意,只要齐慕远乖乖娶妻生子,他就不管杜齐两人的事。
一听杜锦宁卷入了这样的大事,齐慕远吓了一跳,跑到杜家就好一通埋怨,埋怨杜锦宁那日明知沈郎中不怀好意,也不跟他说。要是他陪着杜锦宁去赴约,什么事都不会发生。
当时杜锦宁就堵了他一句:“谁让你把那事跟你祖父说了?害得我都没脸见你祖父。”
旋即她就往外赶齐慕远:“走走走,以后除了几兄弟聚会,你别单独来找我,免得你祖父多想。我不想惹他老人家不高兴。”
今天乍一见面,两个人就有些尴尬。
姚荣观知道杜锦宁和齐慕远一个有才,一个有背景,以后的前途无量,便想跟两人套套近乎。无奈他刚坐下,就见杜锦宁从她带来的书袋里掏出一本书,自顾自地看了起来,丝毫没有跟他与齐慕远聊天的意思。
再转头一看,齐慕远跟杜锦宁也是一样的动作。
其实这是两人从小养成的习惯。两人都是稍有空闲就看书,而不是发呆闲聊四处瞎逛。昨日就知道今天来了翰林院后,是必先坐冷板凳等上一两个时辰的,自然得带几本书来,免得无聊不知如何打发时间。
姚荣观昨日是万分激动,畅想着自己如何跟上官相处,如何表现自己,如何让承旨大人多分派些任务给自己,然后自己写的东西被皇帝所欣赏,一步步升迁。
所以今天来上衙,除了一些私人小物件,他什么书都没带。
杜锦宁见他东张西望、坐立难安,好心地从书袋里掏出一本书,递了过去:“姚大人,你要是无聊,不妨也看看书?”
于是三位老翰林下了朝后回到翰林院,就发现翰林院静悄悄的似乎没人。三人找到后面,看到三个新翰林正坐在一间屋子里,每人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。
☆、第六百四十八章 劝说
翰林院承旨邓易只是轻咳了一声。
屋里三人,姚荣观看书最不专心,第一个反应过来,看到三个穿着官服的男子站在门口,便知道是上司们了,连忙放下书,站起来拱手作揖:“是邓大人,魏大人、陶大人吧?下官姚荣观,在此有礼了。”
杜锦宁和齐慕远也回过神来,放下书迎出去见礼。
邓易三十来岁年纪,留了一副到脖子底下的胡子。古人爱蓄须,可像邓易这胡子长得又黑又亮又有形的,还是头一回。而且他眼眸深邃明亮,鼻梁高挺,皮肤白皙,配着这副美髯,真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俊美大叔。
他抬手回了礼,笑道:“往后大家都是同僚了,不必多礼。”声音也极好听。
杜锦宁见了,不禁在想,邓易留在翰林院做承旨,也不知道是因为有才华呢,还是因为他的美貌。
另两位一个叫魏通,四十来岁;一个叫陶文居,三十来岁,相貌倒是普通。
三人都很和善,寒喧了两句,邓易就给三人分了办公处所:“现在这间屋子往后就是杜大人办公之所;左边那间就归姚大人所用;右边那间归齐大人所用。大家可有异议?”
古代以中为尊,再以左为尊。三间屋子依着状元、榜眼、探花的地位分派,甚是合理,三人自然没有异议。
邓易又道:“三位在千万人之中忝为榜首,才华自然卓绝。不过写文的风格各有千秋,一切以皇上喜好及实际运用为准。我先把翰林院固定的事宜暂时交给三位分做着,试行一段时间后再作调整。”
说着,他便将修史、等事情给三人分派了一下。照工作量及露脸的程度来看,倒是不偏不倚,甚是公平。
杜锦宁虽没做这翰林院官员,但想一想现代社会那些高官、市长的秘书处的分工也就知道了。领导重要的讲话稿、跟随领导出入进行记录的事情,邓、魏、陶三个老秘书肯定亲手干了,只有那些既累又不讨好不露脸的事,才会交给他们新人来干。
古今中外,职场上的事莫不如此。
她适应良好,全然不在意这些。邓易说完,她便老老实实地应承了下来。齐慕远也是如此。
邓易又道:“宫中出进麻烦,一般没什么事,中午我们都不出宫。宫中膳食处有膳食供应,我昨日已交待他们将三位的饭食送来,算是我请三位大人。如果你们愿意往后在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