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那边带过来的,想必差不到哪去。
“珍儿,你去集市上帮我看看,有没有乡下猎户来卖野鸡,若是有活的,你多买几只,我有大用。”
珍儿去后,米朵将这包党参好好收起来,又翻了一遍买来的书籍,打算等野鸡买回来以后,煲一锅野鸡党参汤。
可惜珍儿回来以后说集市上并没有卖野鸡的,听人说,现在正是春天,乡下人忙着种地,要等春末的时候才会有乡下人拿着猎物进城来卖。
等到春末的时候,米朵已经在家门口租了一间小小的店铺,专卖各种粥品。
半个月前,她绣好了一件中幅的双面绣,特地乔装打扮了一番,以三百两银子的低价卖给了城里的一家绣铺。
这三百两银子足够维持她和珍儿很长一段时间的开销,所以她便想着先开一家粥铺试试。
粥铺虽小,但是位置不错,附近的居民虽都不是大富或大户之家,但也都小有薄产。有的时候来不及做饭,花几个钱出去买些吃食是常有的事。
米朵的粥铺一开始走的便是大众路线,每天一大早就开门,两扇店门打开来,就见店里已摆了十来个木桶,分别盛着不同种类的粥品。这些粥都是从晚上就开始熬,等到第二天天明,都已熬出了粥油,闻着喷香扑鼻。
占地不大的店里被打扫的干干净净,放着几副擦得光可鉴人的黑漆桌椅。
招呼客人的事,米朵交给了两个新雇的伙计,她和珍儿窝在厨房,预备中午的粥品和饭食。
一天三顿所卖的粥品,都是米朵经过仔细的思量以后才定下的。
早晨起来,适宜吃的清淡一些,粥品有红枣小米粥,莲子百合粥,山药枸杞粥,薏米粥以及银耳粥等等。
至于中饭,可以吃的好一点,营养全面一些,有藕粥,鸭子rou粥,猪肝菠菜粥,香菇鸡rou粥等等。
晚上适宜吃软烂甜糯的粥,有桂圆莲子粥,大枣红豆粥,核桃黑芝麻粥,银耳枣仁粥等等。
除去这些粥品外,店里不卖其他吃食。
主要是米朵Jing力有限,光是熬这些粥就已经占据了不少时间,再做吃食的话就达不到养生的效果了。既然如此,还不如不做,只专注于粥品,迟早会有人发现这些粥品带来的好处。
刚开业那几天,店里每天都有卖不完的粥。
米朵觉得将粥倒掉可惜,便将粥拿回去送给四邻。
那几天,白氏一家包括宋子青,几乎都没开过火,天天喝她们主仆带回来的粥。
几天以后,大概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觉得店里的粥既实惠又好喝,生意这才好起来。
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人家,觉得店里的粥煮的够烂够软,花样又多,便天天换着买。
一个月以后,米朵开的这家粥铺便在附近有了小小的名气。
作者有话要说: 中午渣作者吃的就是素馅饺子,白菜豆腐鸡蛋胡萝卜馅,觉得比rou馅的好吃。也可能是rou饺子吃多了。
☆、药膳师
米朵将一个月的收入倒在桌上,除去有几块碎银子外, 其余都是铜钱。
主仆两个在灯下数了一个时辰, 才数清她们这个月挣了多少钱。
“除去本钱, 将铜钱换做银子的话,这个月我们挣了二两多银子。”
珍儿习惯了米朵最近这几个月做刺绣时每个月都能挣上不少银子, 听见这个月只挣了二两多银子,便有些失望,“这么少?”
米朵道:“已经不少了,这还只是第一个月。以后会好起来的。”
二两多银子虽然不多,但已经足够她们一个月的花销了,看来自己以后可以不用再做刺绣了。
不用做刺绣, 就可以把时间节省下来看书, 米朵记忆力好, 悟性好, 很快将手头的几本书吃透,虽然离开方子治病还差的很远, 但是调理一些小毛病已经不在话下。
她便让人在店里挂了一块药膳的牌子,又去城郊的景山采了许多认识的草药种在小院里。
那块药膳的牌子挂出去以后,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无人理睬。
米朵也不着急,她依旧在院子里忙着种花种草,还打算在院子的南边栽几棵果树。
她当初肯租下这个宅子,看中的就是这个宅子的院子空地比较大。
为着这个原因,加上粥铺已经走上正轨,她在三个月租期满的时候又续了一年租。
当秋风扫下第一片叶子的时候, 米朵终于有了第一个客户。
粥铺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周记面馆,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山东人,生了两儿一女。女儿阿娇是老板娘三十多岁上添的,因为是老生女,所以平日里就有些宠溺。
阿娇在父母兄长的疼爱下长大,倒没有养成什么骄纵的性格,唯一一个缺点就是爱吃。家里因为是开面馆的,所以从小都是让她敞开了肚皮吃。
小的时候长的肥肥白白,大家还都说她有福相。但是及笄以后,别人是女大十八变,阿娇却还是那样